
文:suphiacoco
從清幽古道進入,就感受到大武崙砲台的寧靜。在我來之前,就知道這邊是非常多婚紗會來取景的地方,約了同伴,帶著這邊很好拍照的心情來到這邊,才了解為什麼這邊這麼會受攝影師青睞:
設計完整的歷史建築物,青青的苔癬,清幽無人跡的寧靜氛圍,心情都跟著好放鬆,好心情加上很好利用的大武崙砲台,當然可以拍出很多好看的照片。
台灣最北端的海岸城市,基隆因為天生的地理條件,理所當然地擁有非常多的炮台,像是槓子寮砲台;小時候課本最常有的獅球嶺、二沙灣砲台,還有我最喜歡的白米甕炮台,再加上大武崙砲台,總共5座砲台是基隆最有名,走了一些砲台發先都有自己的特色,而大武崙,便是這樣的 清幽怡然。
第一眼所見大枯木很有個性的站立在中間歡迎,隔壁的石椅好就卻相當屹立不搖的繼續服務想要休息的遊客。
從中法戰爭參與過,在日治時期又再次整修成為現金的模樣,1883年到1938年(昭和13年)不再為台灣軍事付出,中間也是過了55年的辛勞,但也是到了2009年(民國98年)重新公告為「國定古蹟」,才正式宣告大武崙砲台會過著有人照顧的生活。
在枯木後面所面對的第一個軍營,已經沒有屋頂了,斑駁的石牆和蔓延的輕苔。
在同一軍營遺跡的另一邊,還有一些完整的窗框,從中間看進去,窗框對窗框的設計特別有趣。
有了軍營,當然也有營舍,完整的洞窟營舍,可能是放軍火或是軍官的住宿地方,完整的三大洞窟營舍,斑駁的紅磚牆、大拱門中含有小拱門。
前方的平坦營地其實也發生或一些有趣的故事,被日治時期統治過的台灣似乎哪裡都會被相傳有黃金在地底,連這邊也不例外,被人挖地千瘡滿孔,最後還是基隆文化局向大家宣布:不要再來挖了!才讓個有趣的鬧劇暫停了。
直接進到洞窟營舍裡面的光景,陽趁著這陽光也留了一張影。
直到後面的彈藥倉庫,可以看到有做斜坡設計,應該是當初為了運送砲彈方便用的,在旁邊還有樓梯登上砲台,高高低低的建築設計讓炮台有層次感。深入的彈藥庫,是為了保護彈藥不波及。
來到上方的平台,便是過去放置砲彈的位置。
從剛剛那張圖看不出建築的深度與高度,當我站在裡面,才發現彈藥庫非常深。
海拔213公尺,即便山不高,但視野遼闊則靈。不高的丘陵上卻擁有遠望的視野,望出的外木山濱海公路,令人心情愉悅。
這邊則是通往大武崙砲台內部的來時路,撲滿小碎石的步道,聽說這樣的設計是用來防潮防蟲的,讓雨水快速滲透,石間隙縫讓蚊蟲不易孳生。走過的路上碎石沙沙聲令人特別愉悅。
大武崙砲台在我們當天去時天氣其實不算晴朗,加上對古蹟的印象好像會有點無聊,不過當天去遊歷後發現清幽宜人的氛圍,磚紅的歷史建物,青苔的點綴,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古老凝滯,難怪會是許多婚紗的拍攝景點,但是覺得,不需要婚紗,只要到大武崙砲台,就可以享受這靜謐卻有有趣的古蹟。
基本資訊
大武崙砲台
地點:204基隆市安樂區
另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到 Suphiacoco 按讚,也非常歡迎分享文章~